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 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疲倦 |
?发抖或抽筋 |
?失眠 |
?呼吸困难 |
?作恶梦 |
?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
?心神不宁 |
?恶心 |
?记忆力减退 |
?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
?注意力不集中 |
?子宫痉挛 |
?晕眩、头昏眼花 |
?月经失调 |
?心跳突然加快 |
?反胃、拉肚子 |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变发生后,尽速的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l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
l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l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l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l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l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
l 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l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面临重大的灾难,压力使人们产生一些短期的症状。但有时因为创伤过于强烈,例如一个人经验或目击到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及严重的伤害,这些可能会使人们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如极度的害怕、无助或恐惧感。这种持续的状态(尤其是超过灾难事件发生后一个月),被称为「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经历这些症状的当事人,极可能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的协助。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包括:
1. 灾难的再次经验:指创伤事件不断地被一再经历,例如:
· 灾难痛苦的回忆反复地侵入,包括影像、想法、或知觉到的事物
· 事件反复痛苦地在梦中出现
· 行为表现出像是灾难又再度发生,或是感觉到回到事情发生的当时
· 从当事人的表现、谈话等线索中显示出心中强烈的痛苦,或出现生理上的反应,与此次灾难有关
2. 逃避反应:指持续逃避和此次灾害有关的刺激或情境,例如:
· 努力逃避与创伤有关的思想、感觉或谈话
· 努力逃避会勾起创伤回忆的活动、地方或人们
· 在回忆灾害的重要部分时有困难
· 对于重要活动明显地降低兴趣或减少参与
· 产生疏离感或与他人疏远
· 情感、情绪减少(如没有爱的感受)
· 对前途悲观(不期待未来的生活、婚姻、小孩、正常的寿命等)
3. 高度的警觉性:指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持续的处在高度警戒的状态,例如:
· 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 易怒或爆发愤怒
· 注意力集中困难
· 过度警觉
· 过度的惊吓反应
您能为您自己做些什么
出现上述反应时,请注意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而您能为自己做的事,是利用以下的方式,试着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与痛苦,早日从哉变的冲击中恢复过来。
Ø 接受自己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经验说给其它人听。
Ø 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适时让自己休息。
Ø 多给予自己及周围其它亲友鼓励,彼此相互打气、加油,尽量避免批评自己或其它救难人员的救援行动。
Ø 接受他人诚心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然而,当您在学校面对学童,试图帮助学童走过大地震所带来的阴影与伤痛的过程中,很可能遭遇以下这许多的挫折:
Ø 因为觉得自己还可以为学童做的更多而产生挫折感与罪恶感。
Ø 为学童的遭遇感到十分悲伤,甚至由学童的反应与行为,回想到自己本身的情形,进而严重影响个人情绪。。
Ø 原来怀抱满腔热情想帮助学童,却因为学童拒绝谈论灾后创伤或拒绝关心而感到十分挫折。
当发生上述情形时,您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Ø 肯定自己有这些心理反应,如罪恶感、悲伤、忧郁等,都是正常的。
Ø 可以与其它教师讨论,相互支持、鼓励。
Ø 对学童多些包容。学童面临如此重大压力、伤害时,可能出现一些常行为,例如学童会很黏老师、愤怒攻击其它学童、或出现一些幼儿时期才会有的行为。
确认孩子的需要,再提供可能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