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温馨之家 » 正文

温馨之家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方法

发布日期:2011-09-20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方法

大学新生(以下简称“新生”)在进入大学后,要经历生活适应,学习与心理适应,完成城市社会化、协调多种发展、消除自卑心理等三大方面的适应期。在此期间,多数新生均会产生由上述适应内容(其中的1个或几个方面)引起程度各异的失落感和其他不适心理,其中以失落感为核心特征;极少数新生甚至因罹患其他身心健康问题而不能或难以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失落感主要有:理想与现实反差而引起的失落感、角色与地位跌落而出现的失落感、情感与归属缺失而引起的失落感、目标与动力消失所造成的失落感。此外,还有因生活技能的不足所引起的茫然苦恼、由学习方法不适而产生的焦虑紧张、因未及时完成城市社会化过程而带来的疏远自责、因难以协调多种发展任务而造成的急躁不安、因语言障碍以及经济拮据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自卑压抑等。可见,适应对所有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影响。由于环境、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新生不适心理或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容、程度、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新生通过学习掌握行之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可有效减轻适应的“代价”。

  1 新生学习心理调适的途径

  1.1 课堂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新生入学的第1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教程》,在这门课程中都安排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而大学新生适应心理及其调适方法往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生通过课堂学习,在研修《思想道德修养教程》的过程中,基本上可以掌握有关适应期心理调适方法。此外,新生还可以选修学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系统学习新生适应方面的内容。

  1.2 讲座

  在每年新生入学不久,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学生工作部门都经常举办以促进新生适应为主题和介绍新生心理调适方法为内容的各种讲座、论坛等,这些活动都具有通俗易懂、实用等特点,新生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

  1.3 自学

  目前,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卫生)的书籍很多,新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遴选其中的部分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促进自我发展。

  2 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调适方法

  2.1 顺其自然法

 这种调适法的核心是要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然、宁静、平常的心态,主动直面各阶段出现的得失成败,特别是要坦然接受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难、问题,并能认为这些困难、问题是适应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抵制、反抗、回避、压制,尤其是情绪的变化,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回避、压制是徒劳的[1],形成协调的生活态度,对学习、生活的个体安排与学校的整体进程保持一致。新生准确使用顺其自然法,不仅有助于避免或减轻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急躁和抑郁情绪,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活情趣。

  2.2 积极暗示法

  自我积极暗示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内部语言、表情及体语、信念、预期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施加积极影响,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在适应过程中,新生时常要面对各种陌生的事情、场景、人物等,因此,要学会运用自我积极暗示法,如在第1次参加学校(学院)学生会干部招聘面试前,可反复暗示自己:“我的准备已经很充分了,我还是个比较优秀的新生,我肯定会成功”等;在遇到失意时,应告诉自己:“这次不太好,下次努力就不会这样了”,而不能给自己发出如“呀!这下我完了”等消极暗示。新生学会正确运用积极暗示可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潜在身心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强自信,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新生在新环境中初次获得的效能感和成就感往往会为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

  2.3 重新评价法

  进入大学后不久,多数新生都能强烈感受到角色与地位的骤跌。原因除了客观环境变化外,更重要的是新生在上大学前长期使用单一评价方式,与大学新环境的多元评价方式不适应。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非常紧迫。新生在重新建立自我评价方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3.1 真正认识自己的实力,树立自信心

  多数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处在一种不利的情况下。此时新生要进行合理归因,即充分认识造成这种局面非个人因素的影响。如果是环境的变化或自己基础薄弱而造成自己角色地位的下降,并不能反映自己能力存在问题。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要树立克服不足的信心,并及早完善它。既然不是能力本身问题,在同等条件下,自己要赶上去是完全可行的[2]。

  2.3.2 客观对待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正确看待自己

  一个人不论能力有多强,总不可能事事都走在别人的前面。新生在适应阶段要正确看待自己,尽可能避免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缺点而淹没了长处和优点,或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而掩盖了不足和缺点,尤其要坦然面对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现实。

  2.3.3 注意汲取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提高自己

  新生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无论是水平比自己高的还是不如自己的,都应从他们那里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来提高、丰富自己。因自视高傲而不屑与人交往和因自卑而不敢与别人交往,不仅对新生的适应不利,而且也会限制其以后的发展。

2.4 再定目标法

  新生进校后不久,多数对大学的美好期望、无限理想就会被冷酷的现实击得粉碎,且感受到在上大学前后,各种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目标迷茫化、目标丧失化和目标冲突化。在新环境里,为使新生的学习、生活有明确动力和努力方向,每个新生应结合自身特点,重新设定目标,并遵循以下原则:(1)可实现原则。新生在适应阶段里所设定的目标应该是在个人能力和努力所及的范围之内,经过个人短期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这样新生才易于体验成就感,获得自信心。(2)具体性原则。新生在设定目标时,应特别注重所定目标的微观与具体,而不应宏观和笼统,如把学习的目标设定为“过得去”、“一般化”,就不如把每门课设定为应达到多少分或等级这类的目标。(3)层次性原则。新生若要设定多个目标,应按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的长短、对个人发展的缓急程度等多重因素作综合性规划、层次性安排、阶梯式布局,这样可避免新生在同时段内为实现多个目标而产生焦虑、急躁情绪。

  2.5 参加实践法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文化交往、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新生多参加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等,有利于锻炼心理、增强意志、丰富经验、发展才智,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3]。新生作为社会一员,无论是环境的适应、技能的提高,还是目标的实现、情感的满足等都需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了解社会、知晓他人,展现自我、赢得认同,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2.6 宣泄情绪法

  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所困扰,应及时、适度、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心境。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在负性情绪产生超过1周后仍不能缓解,就要考虑宣泄;(2)适度,是指宣泄负性情绪情境的程度应该与负性情绪自身程度一致,过弱则没有达到宣泄效果,过强则易引起身心过度反应;(3)合理,是指宣泄情绪的方式、场合恰当,因方式、场合的不当可能给本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后果,而这些不良后果反而会加剧原有的负性情绪或引发新的负性情绪。

  2.7 交流沟通法

  适应期间,当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产生困惑苦闷时,应针对不同问题,及时主动与父母、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同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其他新生或同乡交流、沟通,向他们倾诉苦闷,与他们共同探讨对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寻求他们的工具性、情感性等社会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新生减缓消极情绪,丰富社会、人生经验,而且对顺利适应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8 心理咨询法

  当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和消极心理,在经过自我调适、交流沟通后仍无效时,应主动及时求助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专业人员的咨询、指导,从而恢复正常心理。目前多数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新生可主动前往寻求帮助。

——学生心理卫生辅导中心

上一条: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 下一条: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