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素质教育 » 成果荟萃 » 正文

成果荟萃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的构建

发布日期:2008-06-04

林彬叶熙熙

广州中医药大学510000

摘要:文化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全国高校教育的一个热点。建立切实有效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在当前教育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必须明确评估的对象,注意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整体性、实践性、广泛性、科学性及动态变化等问题,从而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估体系。

关键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评估;导向性;受教育者

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在近几年在全国已经全面地铺开,不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对此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牵头、联合包括我校在内的广州大学城及周边地区7所高校申请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于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93个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在去年年底参观考察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两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时,发现均有许多特色和亮点值得参考和学习。但到目前为止,暂时未发现有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建立的相关研究,而此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所以建立起一整套卓有成效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在当前文化素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性作用。本文着重探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建立的若干特点,并提出初步设想。

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目的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依据受教育者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为根本的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最终,达到近期影响受教育者个体发展,中期通过受教育者的作用影响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远期达到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的作用

既然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关乎到全民族、全社会的兴衰存亡,那么构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评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才选拔作用上,无论是在基础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目的是将少数成绩优秀的尖子挑选出来以便把他们培养成杰出人才。一部分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把受教育者按照学业和品行划分为优、中、差三等。每类受教育者的比例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虽然会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而对受教育者来说,欲在短时期内有快速发展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这种对受教育者评估的传统方式和思想认识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受教育者的发展动机,使相当数量的受教育者由于长期遭受挫折和不被认同,导致其个人身心不能健康地成长,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因此,片面强调评估的选拔功能,只能是压抑和摧残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这是与教育评估的本质含义相违背的。

现代教育评估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已不在于把受教育者进行分等划级,也不在于对受教育者进行淘汰选择,而在于一方面帮助受教育者审视自身成长,找准薄弱环节和优势所在,弥补缺陷、发展优势,从而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另一方面检查教育过程和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所有这些,与当前流行的片面强调把受教育者分等、淘汰的教育评估有明显区别。所以构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要以客观评价为原则,以反馈信息为责任,以导向发展为目的。

三、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的对象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从宏观的角度看,涉及教育的战略、制度、目标及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从微观角度看,则指高校内部,以受教育者为对象,对其发展水平及与之相关的诸多条件予以评估。那么,依据高校内部教育要素关联作用的大小,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评估对象应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一)对受教育者的评估。它是评估的核心对象,是对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结构各组成部分的评估。从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和根本目的出发,将对受教育者的评估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评估的核心对象,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发其它方面内容予以评估,是当前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评估体系的有效认识方法和操作实践方法。

(二)对教育者的评估。教育者是受教育者心灵的工程师,教育者的文化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文化素质发展的状况。对教育者的评估应包括对教育者的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工作态度、教育观念、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的全面评估。

(三)对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发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评估。包括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团队活动等的评估。这些教育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即课程、教材、教法以及活动开展形式等的评估。对课程的评估包括对课程结构与课堂效果的评估。对教材的评估包括对教育者参考书、受教育者辅助读物、练习册等各种学习材料以及音像材料的评估。教学方法以及活动开展形式决定着受教育者的认知方法及速度,对教法及活动开展形式的评估主要看其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实际效果如何等。将上述教育活动予以评估,无疑能提高教育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促进受教育者尽可能优化的发展。

(四)对潜在影响受教育者发展的高校社会文化背景的评估。包括对受教育者集体、含教育者在内的班级、教育者集体及高校整体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的评估。其中对受教育者成长、发展影响最大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其所在班级和寝室。这应该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单位。教育者集体(包括专业课程教师、政治辅导员和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对受教育者的成长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教育者集体目标一致、协调和谐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否则只能导致教育力量的削弱而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集体的校风、学风、教风,是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对师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氛围起着巨大的作用。

(五)对高校行政管理的评估。包括对高校党团建设、教务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领域的管理评估。管理与教育是高校工作顺利开展的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两个侧面,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评估高校管理,要着重评估高校管理程度以及管理效果等,还要评估高校在社会的影响与声望。

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使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在评估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七个方面:

(一)注重受教育者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基础文化素质为出发点。实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身体心理等方面最基本的文化素质,为其身心发展奠定基础。受教育者文化素质评估强调基础性,主要评估受教育者是否已经具备最基本的文化素质。

(二)注重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是统一的整体。与中医对人的认知相同,在培养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整体观念。受教育者的各项文化素质之间也是有着有机的联系。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结构性的教育机制,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文化素质的评估不能孤立评估受教育者某个单项文化素质,应从整体视角考察,看其各项文化素质及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全面实施各项评估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各项文化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注重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动态发展。与中医对疾病的辨证论治相同,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除具有相对的稳定,还具有发展变化的性质。随着受教育者生活在其中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及受教育者自身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文化素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的迅速发展变化既是客观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评估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不仅要看其现有的水平,还要看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要让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丰富其文化素质内涵,逐步提高其文化素质水平。

(四)注重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实践。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形成的过程,是其将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自身转化,逐步积淀成为自身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估受教育者文化素质水平,要看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用实践检验、评估他的状况,才能正确反映受教育者已有的文化素质水平。

(五)承认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差异。受教育者的先天禀赋不同,接受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不同,其文化素质发展特点、水平和潜在可能性必然存在差异。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应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依照各自的条件得到其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而大学文化素质工作评估体系也应从这一观点出发,评估考察受教育者的全面文化素质和个性特长。

(六)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评估已经不再把被评估者视为评估的待查客体,而是把他视为教育评估的主体。”即便在以受教育者为核心的评估中,受教育者虽是评估的直接对象,但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体受教育者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受教育者在主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对自己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教育活动、教育者和高校的各方面进行评估。在文化素质教育评估中主客体是相互转化的,这被视为主体性的高度发挥。但在目前许多评估研究中存在一种倾向,即把评估者主体性的发挥与自我评估这种形式等同起来,这无疑是不恰当的,应在今后的教育管理实践中予以克服和纠正。在当前对受教育者评估的改革实践中,要发挥受教育者评估的主体性,关键在于受教育者积极参与评估活动,并从中逐步实现将外在的评估目标内化成自觉要求,最终实现自身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即主体性应表现在评估过程之中,而不是评估的结果上。因此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环节:

1、应充分向受教育者展示评估活动的各个要件,诸如评估目标、意义、标准、方式和进程等。

2、组织受教育者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进步状况,并能根据自查结果发现问题及其原因,及早调整自己的努力目标与行为。

3、教育者应向受教育者解释各种评估结果,并与每位受教育者一起分别制定今后的努力发展方向及进步计划。

(七)注重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方法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方法。具体包含以下原则:

1、力求对评估对象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即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并注意到正反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评估受教育者时,要认识到受教育者尚处在成长过程之中,成熟与幼稚、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并存于一身。

2、坚持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从评估对象内部与外部的纵横交错联系中作出正确的评估。受教育者既是先天与后天、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理性与情感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的完整个体,又是与他人、集体、家庭和社会等外部环境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现实的人。因此在评估时,一方面应全面评估受教育者,切忌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的片面做法,另一方面应在广阔的背景下考察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尽可能地区分出阻碍受教育者发展的各种负面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克服。

3、坚持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以往的评估都是以静止而僵化的观点看待受教育者,常常以受教育者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断定其今后的发展限度。文化素质教育评估虽然从考察受教育者即时状态入手,但着眼于其今后的发展。要发掘受教育者发展的潜力,采取发展评估多于静止评估;过程评估多于终结评估的手段和方法。最终目的是增强受教育者主动发展的能动性,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建立的设想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摸索和构建过程,笔者建议分阶段完成整个体系的构建工程。首先要构建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教育定期静态评估体系,然后建立教育者的文化素质教育定期静态评估体系,再接着是建立文化素质教育过程评估体系、文化素质教育管理评估体系、文化素质教育环境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最后才能建立真正涉及各因素在内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动态评估体系。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构建受教育者文化素质教育定期静态评估体系的设想,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研制文化素质测量量表,定期测量受教育者文化素质认知状况。组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育者,研制一套针对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测量量表。量表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测试受教育者在智商、情商及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现状。以学期为单位,定期测量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认知状况,帮助其分析优势与缺陷,指导今后努力方向,以达到全面提高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目的。

2、制作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表和第二课堂活动信息反馈表。通过两个信息反馈表的制作和应用,加强受教育者在评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针对反馈信息,促进教育者对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内容、形式、组织、特色等方面的思考,从而以受教育者的意愿为导向,开展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素华.素质教育中教师评估机制的几点思考[J].泰安师专学报,2001(7):116-119

[2]胡晓敏,张安富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10):752-754

[3]侯宜岭.高校素质教育与考核评估体系改革刍议[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18-20

[4]卢铁光,王立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估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2(6):86-87

[5]江志斌,俞宁.论高校素质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12):47-48

[6]杨润勇.素质教育政策运行过程中的评估问题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7):11-13

[7]韩立娟,杨润勇.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评估工作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8):43-44

[8]陈锡炎.试论素质教育评估机制的若干特点[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3):34-37

[9]林正范.高等教育管理新论[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

[10]顾明远.素质教育的督导与评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 1996

[11]朱旭.也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估[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12):56-58

上一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下一条:中医药文化精髓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