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了解世界,理解生命的彩色
————良好的心态适应各种环境
1、如果你对父母依赖性太强,离开父母总觉得不习惯,怎么办?
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是青春期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刚离开父母或暂时还未学会独立时,仍然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长时间学不会独立,甚至到成年都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性,则会对人格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此时,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主动断乳法。造成依赖心理过强的主要原因,是过分留恋未成年时期在父母呵护下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因此,摆脱依赖心理的根本途径,是要认识到,脱离父母、自己独立是人生的必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而增强早日独立、做一个自主自强的成年人的信心和自豪感。
换位思考法。遇到困难或烦恼时,不要急着询问父母,而是先想想“假如换成父母亲,他们会怎么办”,尽力自己想出办法来。
朋辈替代法。寻找一些比较独立成熟的朋友,以他们为榜样生活和思考,即让榜样代替父母的作用。
2、如果你面对选择总是拿不定主意,怎么办?
人生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断做出决定,做决定的勇气和能力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当然,谁都有因难以取舍而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但是,如果你是经常性的彷徨犹豫,而且是对日常事情都不能做出决策,就须要注意了。可能是你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够成熟,对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人生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也可能是你的独立性不够,缺乏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信心,在没有从他人那里得到大量而肯定的建议和保证以前,不敢做决定。此时,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列表比较法。将不同选择的优点和缺点分别列在一张纸上,进行全面的比较,有助于你的进一步选择。
极端结果法。不需要把问题考虑的过于周到,先想清楚你最在乎的结果和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然后只要看哪种选择更符合这两个要求就选择哪个。
3、如果你的生活总是没有规律,怎么办?
有规律的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要想顺利实现人生目标、提高办事效率和生活质量,也必须要有生活计划。按计划、有规律地生活是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生活缺乏规律性和计划性,不仅会影响你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也会因生活内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使你感觉到焦虑烦躁或抑郁无聊,甚则影响到你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自控能力,学会有规律地生活,是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时间管理法。给自己制订详细的计划(包括每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度计划甚至五年计划等,还包括经济计划、学习计划、事业发展计划、人际交往计划等按生活内容制定的计划),要求自己尽量按计划生活。每天的起居则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要求自己依照时间表起居。坚持下去,使作计划和按计划生活成为习惯。
他律法。如果你觉得自己自律能力较差,可找一个亲近的人,让他(她)对你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甚至可以采用一定的奖罚措施。
4、如果你不善和人相处,怎么办?
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是适应社会的基本功,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刚刚离开家庭,还没有完全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不太善于人际交往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发觉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长期没有进步,或者和同龄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就要引起注意了。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心理分析法。对自己与人交往的经历和情景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你很可能会发现早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受到过挫折,而其阴影影响至今,或者在你深层次的意识中存在对他人的敌视心理、逃避心理等,或者是对人性和社会持有不正确的观念等等。发现问题后,就要想办法调整认知结构,解决这些问题。
实践锻炼法。归根结底,人际交往是一种实践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要勇于、勤于进行人际交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能力。(详情参见“人际交往”一章)
5、如果你在利益被侵害时总是不知所措,怎么办?
社会是复杂的,在社会生活中很可能会发生你的利益(人身的、物质的、精神的、法律的)被他人(个人、组织)损害的情况。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是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个人利益较容易被侵害,因此应尤其加以重视。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预防学习法。通过读报、看书、向前辈请教等多种途径,充分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有哪些基本权益、被损害的可能性有哪些、保障权益的工具有哪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这是学会保护自己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做法。
寻求帮助。随时向亲人、老师、朋友甚至有关机构寻求帮助,是问题发生后最便利的方法。
6、如果你对社会或人性中的阴暗面总是接受不了,怎么办?
不管是社会还是人性都是复杂的,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更认为,丑恶的欲望是人性中固有的,人性正是通过不断压抑和升华这些欲望而得以进步的。谁都喜欢光明而讨厌阴暗,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对社会和人性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而对其阴暗面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思想准备,因此,一旦在现实中看到社会或人性的阴暗面,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甚至觉得世界一片黑暗,完全否定真善美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产生颓废、厌世的情绪。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认知调节法。客观地认识并接纳外在世界,是适应社会和健康人格的基础。要说服自己改变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充分认识人类的局限性,坦然接受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在此基础上,既不放弃对真善美的信仰和追求人生价值的勇气,又要提高面对阴暗丑恶的能力。
“局外人观念”法。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观众”,和真实的丑恶现象拉开一段距离,像看一出戏剧一样看世界,你会获得某种心理平衡。
“面向太阳”法。面向太阳,影子就落在了身后。把你的注意力全部用于珍惜和追求那些光明美好的东西(如母爱、亲情、友谊、艺术、创造等等),阴暗丑恶的东西就伤害不了你。
7、如果你缺乏主见,太容易盲从别人,怎么办?
一般人都有从众心理,喜欢随大流和听从别人,一定程度上说这是正常的。但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人生实践中有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拿主意、自己采取行动的。所以,必要的主见是应该有的。太缺乏主见、太容易盲从他人,是依赖性太强、缺少独立判断力的表现,对于适应社会、发展自我是不利的。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认知发展法。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对社会、人生和自我形成自己的看法,拥有成熟的自我意识,是提高独立性的根本途径。
诡辩谈话法。当别人向你阐述他的观点和意见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你不要一下子接受,而是要故意提出相反的观点,像辩论赛一样和他讨论。这样做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意见,也有助于逐渐提高你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自信心。
8、如果你面对挑战总是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怎么办?
人生充满挑战。一个人要适应社会、发展自己,必然要面对许许多多的挑战。因此,学会面对挑战的勇气是人格发展的重要任务。当然,勇气不是天生的,一开始面对挑战时产生回避、退缩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这种态度成了一种长期习惯,就不正常了,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回避型人格障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挫折的影响等等。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认知调节法。认识到人生的挑战是无法回避的,从而提高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系统拖敏法。先学习应付一些小的挑战,如认识新朋友、学习新技能、培养新爱好等,然后再学习应付较大的挑战如竞选班干部、参加大型比赛、到社会中寻找兼职、应对危机等等,由易到难逐步训练自己的勇气。
极限运动法。经常参加一些惊险的、挑战性较强的运动或游戏,如蹦极、跳水、拳击、攀岩等,有助于提高你面对挑战的勇气。
9、如果你对周围的绝大部分人都不信任,怎么办?
对周围的人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性,是人类自然遗传的一种本能,也是适应社会的一项必备的心理能力。但是这种心理能力一旦使用过头,对周围的所有人,甚至是十分亲密的人如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等都不愿信任,敏感多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动不动就猜疑别人,这就成了一种人格障碍。不仅破坏你的心情,使你成天感到压力、敌意和沮丧,也会彻底破坏你的人际关系。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善意推测法。对别人的言语和举动进行判断时,要求自己尽量去想“他有什么善意”,而不要去想“他有什么恶意”,甚至要求自己把所有可能的“善意”都列出来。慢慢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态在改变。
英雄意像法。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舍生忘死的英雄或替人受难的基督,暗示自己“不管你们如何对我,反正我会永远爱你们”,用这种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你心中多余的警惕性就会慢慢减除,并会重新赢得尊重和友谊。
10、当你觉得生活空虚、做什么事都没意义时,怎么办?
一件事情是否有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关键是看你的注意力和感情能否长期、牢固地和这件事情联系在一起。你喜欢什么事、在意什么事,什么事就有意义。大学生正值心理发展期,部分学生还没有培养起这种心理联系,从而感到空虚,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实践练习法。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意义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实践(“干”)发现的。因此,不要因为空虚而无所事事,而是要强迫自己积极尝试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如参加体育活动、社团活动、艺术活动、社会活动等等。你会发现,干着干着就会喜欢上了某些事情。
从众法。别人做什么事你就跟着做什么事,一方面在别人的带动下找到你感觉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在集体的氛围中体会与他人相处的意义和乐趣。
时间管理法。把你每一天(特别是周末)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一点,让自己没有时间去空虚。
意义感悟力练习法。经常要求自己长时间地全神贯注于一些看似平常无奇的小事,如一片树叶、一群蚂蚁、一个陌生人等等,慢慢地你会体会到,他们竟然都是那么有趣。继而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是意义。
——学生心理卫生 辅导中心